友情链接

  1. 湖南省林业局
  2.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3. 湖南省教育厅
  4.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规章制度 主页 > 规章制度

编校差错、字词规范,这本书讲得蛮“透”的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03-03  浏览:2281人/次

编校差错、字词规范,这本书讲得蛮“透”的~~比较权威

 

 

大数据时代的各类媒体无不如虎添翼,表现在不仅信息承载量大,而且传输速度快,只要搭上互联网,个个坐地日行八万里。但是,无论信息承载量有多大,所有信息依然须臾离不开它的载体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出错,谬种迅即流传全球,贻害无穷。

 

最近德国媒体犯了一个国际性的低级错误。德媒用德文就是,可它偏偏要用个汉字;用就用吧,可又偏偏写错。

 

读友们或许还都记得,2020年12月8日,《德国每日镜报》(Der Tagesspiegel)在第6版刊登了一篇有关中国的报道,文章配了一个几乎占半版篇幅的套红“杈”字。旁边解释说,这个字是“强大的标志”,“是表示权力的中国汉字”。编者的本意是要配个“权”字的,阴差阳错,画蛇添足,部件“又”中间多了一点,招来媒体一片嘲笑。

 

有鉴于此,新闻出版工作者和其他语言文字工作者,特别是记者和文秘,天天跟语言文字打交道,首先得从思想上敬畏语言文字,必须按照语言文字的规矩办事,唯其如此,文稿或出版物的语文水准才能达到并保持高水准。新闻出版单位应当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不断提升编校人员的语文规范意识,增强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优势。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则必须不断强化对出版物编校质量的审查力度,强化对运用语言文字的监控管理力度,强调运用语言文字必须规范化、标准化,务求书籍报刊等出版物在内容、编校、设计、印刷等四方面都合格。

 

判定误用、乱用、滥用语言文字,甚至糟蹋语言文字的行为,是以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为依据的,编辑、校对、记者、文秘等文字工作者,尤其是刚入行的新手必须了解、熟悉语文法规,照章办事。

 

我国现行的语文法规有哪些呢?根本大法是2000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具体的法规,例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文出版物夹用英文的编辑规范》和《校对符号及其用法》,等等。

 

由于具体法规比较多,而有些法规条分缕析定得很细,如《标点符号用法》详细说明了17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另有两个附录: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即使看过,也未必条条都烂熟于心。因此文字工作者案头最好备一本汇编了这些条规的工具书,以便随时查检。想当然耳,往往失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往往“走火伤词”。

 

2015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语言文字规范手册》,颇受市场欢迎,却已不易购得。主编杨林成先生对该书进行了一番修订补充,2020年11月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增订本)

 

增订本分上下两编。上编共收11个常用的规范标准,是为本书“硬核”(hardcore)。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这是汉字规范领域最重要的文件,此后初版或再版的字典、词典无不以此为据,语言文字工作者要查某个规范字形,一查字典、词典就搞定。鉴于这个字表篇幅很大,修订本就只节录它的实用价值高的附件1《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的部分内容。

 

下编收录两个准行业规范性的文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和《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及9篇知识性文章,共计11篇。《认定细则》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1998年发布、2005年修订的,15年来,随着一些新的国家标准和规定陆续出台,《认定细则》的一些依据和提法已不妥当,修订本编者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更新了其中过时的内容。9篇知识性文章,涉及常见别字、简繁体转换中的易错字、最易读错的字、成语、地名等等。这几篇文章旨在帮助读者增强对各类语文差错的敏感性和警觉性,判别力和纠错力

 

附录部分属于拓展阅读,汇编了17篇由专家撰写的讨论语言文字热点、难点的文章,是读者释疑解惑、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上乘之作。语言文字规范历来都是政府行为,国家制定的法令条规按理都是斩钉截铁、杜绝变通的,但是语言文字的法令条规跟其他领域的法令条规起码有两点不同:一是违规的惩罚力度不同,二是贯彻一定程度的弹性原则。弹性都体现在哪里呢?《附录》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语言学家董琨教授所撰《汉语规范中的弹性原则》做了精要的论述。还有“的”“地”“得”的用法、“做”和“作”的用法,长期以来是语文教学和文字应用中令人头痛的问题,《附录》中就有5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这些文章都不长,不过1500字左右,相信读友们读过之后,就能解决问题。

 

笔者曾为海外一家华文报馆做文字工作二十余年,直白地说是靠“咬文嚼字”吃饭的,没少买过语言文字规范指南或手册这类书籍。这类书籍收录条规,林林总总,倒也齐全,但是,只有“硬核”,并不济事。“硬核”的特点在于“硬”,可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动态的、十分灵活或富有弹性的。有道是刚柔相济,即使规范,也有刚性和柔性之别。《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增订本)编辑的主导思想与众不同,特点就是两个字:“创新”。这本《手册》可谓别开生面,特色鲜明。其创新与特色体现在上编之外辅以下编和附录,下编和附录如众星拱月,规范的天空因而更加明亮、璀璨!

 

有道是: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由上海《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策划,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审、《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杨林成先生主编。林成先生199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得文学(语言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咬文嚼字》杂志副编审、上海远东出版社审校室主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审读室主任等职,浸淫语文规范化工作整整20年。这本《规范手册》就是由他担纲主编的。2010年9月,笔者就读过他写的《词误百析》(初版),2019年读过增订本《词误百析》(第3版),2020年4月读了他和陈光磊教授合著的《标点百诊》,写得专业、精要,《语言文字规范手册》亦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