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选题,长江学者给的建议是什么?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04-05 浏览:1985人/次
怎样形成开拓性的选题
要形成开拓性的选题,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是了解前人;一个是了解自己。
如何了解前人?
先来说了解前人。了解前人就是通过广泛地文献阅读了解前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与缺憾,寻找新的增长点。
了解前人,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盯住主流文献。每个领域都有一些属于该领域的主流期刊(核心期刊)、经典著作,这些期刊、著作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阅读这些期刊、著作,可以让初学者对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瞄准主流并不是排斥非主流文献,也不是不读非主流的文献,而是要合理地安排文献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对主流文献的投入适当地多一些,对非主流文献的投入适当地少一些。
(2)盯住主流学者。主流学者是指活跃在学术研究第一线的、代表着当前国内外研究水平的学者。研读主流学者的论著,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除了前沿的术语、概念外,还有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论证问题的方法,等等。另外,在研读主流学者的论著时,除了关注它的正文外,还要关注它正文以外的部分。因为,正文外的部分也能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参考文献部分,就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心观察主流学者的参考文献,不难发现,他们所列举的往往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献。通过这些文献“按图索骥”,以文献检索文献的方式,找到相关的文献,一篇篇地读过去。文献读完了,对主流研究的情况也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3)盯住前沿动态。了解前沿动态的途径有很多,比如阅读主流文献、主流学者的论著、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学术报告等。但通过这些途径,得到的信息还比较零散;相对而言,《XXX年鉴》则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某一领域一年以来重大进展的情况。以《语言学年鉴》为例,该年鉴始创于2015年,目前已出版三卷。通过该年鉴,可以对语言学各领域(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心里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演变、类型学等)近年来的重要进展情况有一个快速的、系统的认识。
如何了解自己?
接下来,说一下了解自己。如果说了解前人是为了形成开拓性的选题,那么,了解自己则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通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才情与天分,判断自己是否具备了从事某种或某个开拓性选题研究的条件和能力。但要真正做到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才情与天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国思想家刘邵说过:“性情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人物志•九征》)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就没办法认识自己了呢?也不尽然。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学术研究经验。借鉴这些经验,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你自己”。
(1)从性格看,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从性格的角度将学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明者,性格外向、爽朗;一类是沉潜者,性格内向、沉稳。性格不同,理解问题的方式不同,适合研究的领域也不同。“高明者由大略而切求,沉潜者循度数而徐达”(《文史通义•博约下》);“高明者多独断之论,沉潜者尚考索之功”(《文史通义•答客问中》)。换句话说,高明者善于从要点入手而迅速求索,适合从事独自裁断的一家之学;沉静者喜欢遵循程序而逐渐通晓,适合从事考据求索方面的研究。
(2)从资质看,钱穆说过:“大抵在学术上成就大的人都不是第一等天资,因为聪明人总无毅力与傻气。”记得汤用彤也说过:二流资质选一流的题目,只能做出三流的结果;二流的资质选三流的题目,倒有可能做出一流结果。如果觉得自己天资聪明,那么就做一流的题目;如果自认为天资不高,那么最好做二流或三流的题目。做学问一定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有多大的本钱就做多大的买卖,切忌小本钱做大买卖。
最后要指出的一点是:开拓性的选题不见得都是好题目。有些“笨”题目也可以做出好结果,也可以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笨题目也具有开拓性。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以语言学界的为例:有些选题比较宏大,非一般人所能胜任,如王力的《汉语语法史》(1989)、周法高的《中国古代语法》(1959)、太田辰夫的《中国语历史文法》(1958/2003)等。有些选题具体切实,不容易上升为理论,如丁声树的《释否定词‘弗’‘不’》(1933),吕叔湘的《近代汉语指代词》(1985),香坂顺一的《水浒词汇研究(虚词部分)》(1992)等。有些选题看起来还很“笨”,需要花大功夫才能出好成果。但这些题目经过以上学者的打磨后,都“脱胎换骨”摇身一变变成了精品,甚至变成了里程碑式的作品:《汉语语法史》是汉语语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中国语历史文法》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山之作,《释否定词‘弗’‘不’》“不但本身的结论重要,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具有开拓性”(朱德熙1989)。
节选自《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中国大学教育,2017年第5期)